找到相关内容399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

    缘虑为心。”顿教真心,则主张一切本无,弥满清净,中不容他,一切妄想,本来是无,绝待真心,本来清净。如《华严经》说:“法性本空寂,无取亦无见,性空即是佛,不可得思量。”此心亦即《起信论》所称的“真如心”...

    陈永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095062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实”这一胜义性已经“远离前遍计所执我、法性故”⑦。此即远离世俗认识所达到的“诸法真如”,亦即“唯识实性”。   关于“唯识实性”,《成唯识论》引《唯识三十颂》说:“此诸法胜义,亦即是真如;常如其性故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假、中的,无明心也就是法性心。世间与法性的统一,为中国佛学肯定世间、肯定现实人生进一步铺平了道路。华严宗在体用不二、性相融通方面发展了《大乘起信论》的思想,它将《起信论>>的体相用简化为理事、体用,而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

    是指,“法性实相即是正因佛性,般若观照即是了因佛性,五度功德资发般若即是缘因佛性”。以三因为因,究竟便能分别成就法身、般若、解脱之涅盘三德。作为正因的中道实相是超越染净、善恶的...ldquo;般若”,就是能观照万法性空的一种智慧。佛教所说的智慧与世俗知识不同,世俗一般所说的知识是以感性知识为基础,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而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推导出新的知识,而佛教的智慧则可以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196049.html
  • 广仁寺法脉源头——格鲁派的教义

    绝不能得真正之乐空。   第四、谈格鲁派的缘起性空见。为什么得空性见则能解脱轮回?因为空的对立面是有,万法之有是由缘起而有,其法性为空,众生由于无明执有为实有,故成为生死流转之根。所以要通达空性,悟得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2296115.html
  • 拈花微笑”公案析

    。云何本住法?谓法本性如金等在矿,若佛在世,若不出世。法住、法位、法界、法性,皆悉常住。”   不二法门   一实之理如如平等,没有彼此之分别,谓之不二。修菩萨道而悟入一实平等之真理,谓之入不二...

    卢守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996374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律。第三、“不违法性”。法性就是诸法实相,要看它的义理是不是正确。大体上,取舍的标准有这三个。   在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书中,关于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意趣,导师将印度佛教区分成三期:佛法、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若了知此理,是名大智慧……以法性三昧,所言渐顿,皆为众生心想妄想见。是故经云:“佛言,大慧是故应离因缘所作和合想中,渐顿生见。”若离一切心想妄想,渐顿不可得。[58]   依照摩诃衍的说法,顿渐之法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《圣大解脱经》经文[简体、繁体]

    无常。是苦。非真依处。今说常住行者。觉了法性理空。永离八倒。无有生灭。动求之苦。为真依处。名为佛宝。所得常法。轨用至极。名真法宝。常住行者。会真法性。证常住无为。故名为僧。亦以八倒永尽。与九圣众。一切...二者功德法身。三者法性法身。四者应化法身。五者虚空法身。所以名为实相法身。超越实相胜果。恒住法界。是故名为实相法身。所以名为功德法身。为度众生。施功积行。万善备足。是故名为功德法身。法性法身者。达悟...

    圣大解脱经|忏悔|解脱|超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4/03/13535132552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十七)

    不可分,然而他既可以就本性说是法身,又可以就显现说是报身,也可以就无量化现说是化身,这就不是独一。但是也不是三,所谓的“三”,必须是三个别别无关的法,但是哪里有脱开法性的一个报身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15947325725.html